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统计分析

2017年我市GDP达2924亿元增长7.5%

——经济总量继续位居粤东西北首位,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,人口流动出现历史性转变

经省统计局核定,2017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4.21亿元,经济总量继续位居粤东西北首位,增长7.5%,同比加快0.4个百分点。全市经济发展呈现“增长加快、质量提升、新动能加快孕育成长”的特征。20个主要经济指标中,增速同比提升的指标有13个,占比达到六成五。多个指标实现突破,其中,来源于茂名的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,年末常住人口增长比户籍人口增长多3万多人,人口流动出现历史性转变。

经济增长速度加快

第三产业贡献突出。第三产业增加值1289.76亿元,增长9.2%,同比加快1.5个百分点,高于GDP增速1.7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.9%。房地产业发展较快,在做大城市规模、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政策的推动下,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8.22亿元,增长53.1%,同比加快46.1个百分点;房屋施工面积2002万平方米,增长25.4%,同比加快7.7个百分点;商品房销售面积516.08万平方米,增长60.6%,同比加快41.8个百分点。

第一产业基础性作用增强。第一产业增加值457.17亿元,增长5.0%,同比加快0.8个百分点。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。种植业和林业增长较快,均增长6.4%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平稳增长。水果丰收,总产量326.46万吨,增长6.7%,荔枝等水果收购价格为近年来新高,果农增产增收。蔬菜总产量304.31万吨,增长4.3%;水产品产量72.71万吨,增长4.1%。

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增长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.28亿元,增长6.7%,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3.47亿元,增长7.1%。六大主导产业较快增长。规模以上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787.63亿元,占比达90.3%。产业集聚度稳步提高。六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增加值增长22.4%,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5.3个百分点,占比达23.5%,同比提高4.6个百分点。新兴珠宝产业实现增加值18.65亿元,发展初现雏形。

进出口增长加快。全年进出口总额135.8亿元,总量排全省第19位,增长29.1%,增速排全省第1位,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。其中出口总额97.2亿元,增长28.1%,同比加快19.1个百分点;进口总额增长31.9%,同比加快43.9个百分点。

发展质量稳步提升

财税金融保持稳定增长。来源于茂名的财政总收入达到522.12亿元,增长7.2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.14亿元,增长7.5%,其中非税收入占比37.8%,同比下降4.1个百分点;全市税收总收入达到414.06亿元,增长7.2%,同比加快5.8个百分点;国税收入321.54亿元,增长10.3%,同比加快6个百分点;地税收入92.52亿元,下降2.3%,降幅同比收窄4.2个百分点。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452.39亿元,增长10.6%;贷款余额1146.37亿元,增长14.0%;存贷比为46.7%,同比提高1.3个百分点。

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。去年1-11月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.5%,利润总额增长24.5%;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3.5个百分点;成本费用利用率同比提高0.7个百分点;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42.6个百分点。

居民收入稳定增加。据茂名市调查队测算,预计全年实现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.53万元,增长8.5%;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.57万元,增长8.1%,分别高于GDP增速1和0.6个百分点。

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。全市教育、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类支出累计完成321.62亿元,占财政全部支出的84.2%,同比提高0.3个百分点,增长8.1%,同比提高3.2个百分点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.06万人,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17.6%;城镇登记失业率2.45%,低于3.5%的监控目标范围。精准扶贫进展顺利,帮扶项目45.82万个,预计全年脱贫5.9万人。完成1.5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,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全面铺开。

创新驱动初见成效。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3家,比2016年增多43家。全社会R&D经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,预计全年达17.8亿元,增长10.0%,R&D经费投入强度为0.61%。随着R&D经费支出的持续增加,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,规模以上工业中,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.4%和29.4%,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18.3和22.3个百分点。

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全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,坚守环保底线,着力改善生态环境,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空气质量指数稳居全省第三,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浓度全面达标;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%。全市单位GDP能耗预计同比下降4.2%,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。

新动能加快孕育成长

民间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较快增长。全年完成固定资投资1415.73亿元,增长12.1%,其中,完成民间投资1084.02亿元,增长11.0%,占投资总额比重为76.6%;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3.4%,占投资总额比重为14.2%,同比提高2.3个百分点。

消费市场呈现新特点。近年来,我市消费市场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并茁壮成长,“互联网+”推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,城市综合体、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渗透发力,促进我市消费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发展,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7亿元,增长8.7%。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1.0%,保持温和稳定态势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2.90亿元,增长23.7%。全市快递业务量、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8.0%和25.0%。
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孕育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。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三年多时间,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(PPI)连续41个月低于100%。2017年以来,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下,我市PPI一直高于100%,在111%-116%区间高位运行,全市实体经济孕育着发展的新动能。据市工商部门统计,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4513家,增长12.9%,其中新增法人企业7270家,增长37.1%。

建设县域副中心,培育经济新增长点。2017年,我市决定在电白沙琅、信宜钱排、高州长坡、化州合江建设县域副中心,这是我市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、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一项创新举措。随着建设县域副中心的逐步铺开,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显现。年末常住人口增长比户籍人口增长多3.12万人,人口流动出现了历史性转变。